傾聽的力量

「聽」,古人很早就告訴我們,聽別人講話時要豎起耳朵,眼神注視,並用心聽,才是真正的聽。

我基本上不是個喜歡講話的人。但朋友有心事找我討論時,我都會專心聽,聽他們提出的問題,靜靜且耐心的聽,等他們把想講的話講完,我才會仔細思考分析問題的所在,然後提出我的看法或可能的

解決方法。除了聽他們講話的內容之外,我也會留意他們講話時的情緒及話語背後隱藏的意涵,這些意涵包括了可能是講話者刻意隱藏的,或者連他們自己都沒發現的。這些非語言的部分有時反而更能幫助我瞭解他內心所想傳達的真正想法。

相對的,我和某些朋友談論或分享一些話題時,從對方的回應方式,我也會瞭解他的個性。我發現,有些人真的不懂得傾聽。往往我敘述的事件尚未說明完整,他們便會從中打斷提出他們的看法,或對這事件下評論,更常見的是,有些人會習慣性地提出

反面的看法,你備受感動的,他卻刻意不這麼認為。好像要表現自己的想法是很與眾不同的。而且,這些人會把重點放在「發表自己意見」上,而不是在「瞭解你的問題」之上。

本期(945期)商業週刊分析,傾聽分有五個層次。
一、完全漠視;
二、假裝在聽;
三、選擇性的聽;
四、積極同理心的聽;
五、專業諮詢的聽。
百分之七十的人屬於前三個層次,要如何做到「積極同理心的聽」呢?要眼神注視、拋開成見、設身處地、不但可以聽到事實,還可以聽到對方的心理。
要成為一位懂得傾聽的人,有三大原則。


一、 要聽懂弦外之音:聽留意對方的講話情緒與肢體動作等,非語言的部分。
二、 要做情緒的主人:要學著不急著針對聽到的內容做評價,並且要在心裡搜尋負面證據,也就是很快地分析自己心裡所浮現的想法是否正確,不要立即否定對方的看法。
三、 腦中要有傾聽的收納櫃:在對方說話告一段落後,迅速歸納對方的說話內容並扼要重複一下他的意思,這一個回應動作除了能讓聽者確認沒有誤解說者的意思之外,還能給予說者一個「你有認真在聽」的正面回饋。然後視情況主動發問,運用問題去引導對方再進一步深入,使彼此達到深層談話的地步。
當然,以上的傾聽技巧是需要透過不斷練習的。最重要的是,用心。

不久前讀過一本「同理心的力量」,在第五章「同理的傾聽」中提到,「同理的傾聽必定以其他人為中心,它的目標在於讓他人感覺到獨一無二的瞭解。」我們也經常將同理心與同情心混為一談。下面兩段話引述自書中。


「我們帶著同情心傾聽,將其他人所說的一切與我們的經驗連結,不尊重他人思想與感覺的獨特性,妄加批評,例如:『我很清楚地瞭解你的感受。』或『我知道在你身上發生了甚麼事情。』最後,我們會因為我們自己的內在聲音、判斷或預言而分心。」


「帶著同理心傾聽,需要放棄自我中心的世界觀,才能完全參與他人的經驗。帶著同理心傾聽,需要專心一意,集中注意力,不只注意從嘴巴說出來的話,還要注意手勢、全身的姿態、身體的位置,以及臉部表情。當你帶著同理心傾聽,就會有意識地將

成見擺在一旁。你學習到如何與他人的情緒連結、同時不受到影響,先進入對方的內心,然後退一步客觀地評論。你會接受模糊的存在,你也認清並非所有問題都有答案。」

並非所有問題都有答案。是的,很多時候,別人找你述說心事或分享生活心得,只是希望你當一個「傾聽」的對象,而不是要獲得確切的解決方案或是你對某些事情的看法,你只需要認真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就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d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